人民网铜仁11月29日电 11月28日,在铜仁召开的贵州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下称留困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第二次现场观摩暨“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推进会传出喜讯:2016年贵州省农村留困儿童为87.5万人,相对2015年同比减少了20.2%。
据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省留困儿童领导小组副组长罗宁介绍,在2016年3月—7月期间,按照全国统一部署,贵州省民政厅、教育厅、公安厅联合发文对贵州省范围内的农村留困儿童基本信息进行核查。根据国务院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此次核查对象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各地通过逐村逐户实地核查,全面掌握了留困儿童的数量及就学、户籍、健康、家庭、监护、救助帮扶等各项情况,并经当地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比对核实,主要负责同志签字确认后逐级上报,形成全省汇总数据。
据了解,此次普查数据之所以减少,一是因为统计口径的变化,此次核查全国统一口径,只统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户籍留守儿童。二是源头治理见效,各地通过积极落实“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努力吸纳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从源头上减少了部分留守儿童存量。三是家庭监护强化,通过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实施监护干预,部分监护人采取携带小孩外出共同生活、父母一方留在家中照料等方式消除了儿童留守现象。
不过罗宁坦言,虽然贵州在关爱保护留困儿童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留困儿童在监护照料、教育、生活、医疗、落户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各地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切实解决留困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在此次会上,贵州省民政厅、省综治办等12家部门和单位结合贵州实际,公布了《贵州省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决定从2016年11月起至2017年底,在全国联合开展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此次行动具体分为动员部署、集中行动、巩固深化三个阶段进行,主要从落实法定监护责任、落实强制报告责任、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落实户口登记责任、落实兜底保障责任入手,力争到2017年底将所有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有效遏制监护人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切实兜住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儿童是自救自护能力较弱的群体,一旦关爱保护不到位特别是监护和教育管护不到位,就随时可能发生危险。因此,他们需要全社会用心、用情、用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呵护。”会上,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充分认可了这一年来贵州各部门在关爱保护留困儿童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自去年在毕节市召开全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第一次现场推进会以来,各地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开创了贵州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呈现出政府主导作用逐步向好、保护救助态势逐步向好、源头治理效果逐步向好、阵地作用发挥逐步向好、合力关爱氛围逐步向好的“五个逐步向好”趋势,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这项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希望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利用此次专项行动主动出击,加强薄弱环节,着力补齐留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短板,用实际行动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会议当天,与会人员还到铜仁市川硐街道留守儿童之家、滑石乡老麻塘村志愿服务之家、灯塔社区“四点灯塔半课堂”、“雁归工程”产业园区、铜仁市十五小学进行现场观摩,了解铜仁市在留困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亮点和创新做法,同时,铜仁市碧江区、遵义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安顺市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分享了留困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