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贵州省工商联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代表贵州省工商联接受表彰。
贵州省工商联“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获奖单位
作为贵州省工商联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截止2020年11月底,贵州“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参与帮扶企业达5849家、投入帮扶资金236.8亿元,帮扶贫困村落6914个,直接帮扶贫困人口166.13万人。
自2015年12月启动以来,贵州省工商联积极组织广大民营企业和各级商会组织广泛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此项工作是工商联收获最丰富的,也是民营企业参与最有成就感的。
贵州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五大成效
贵州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五年来,取得5大成效:
一是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行动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困难,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直接参与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等增加了收入,提升了能力,激发了动力。产业扶贫企业通过建立基地引导贫困人口开展种、养殖,培训贫困人口成为产业工人等,拓展稳定致富的渠道。据初步统计,“千企帮千村”行动累计吸纳近12万贫困人口就业。
二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千企帮千村”行动为贫困地区输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激活农业农村生产要素,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初步统计,通过“千企帮千村”行动组织开展各种招商活动,为贫困地区累计招引签订项目780多个,投资金额1300多亿元,捐款捐物5亿多元。这些工作,不仅解决了农村资本长期“贫血”的问题,破解农业投入不足和资金要素短缺的瓶颈,也极大地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加速乡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推动贫困地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可以说是“激活了一片经济、壮大了一批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三是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千企帮千村”行动,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找到了利益联结点与利益平衡点,既让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同时又从中获得发展。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充分运用扶贫开发的政策红利,抢抓农村的巨大市场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在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变道超车”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如,贵州兴宇煤业从资源型转向生态型,成立盘县普古银湖合作社和开发公司,打造六盘水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企业在完成转型升级的同时,助推8个村减少贫困人口24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多元增加到12200元。
四是形成一大批助推“三农”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结合当地优势和我省十二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共同驱动农村传统产业形态不断发生“裂变”,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诸如六盘水“三变”、遵义团结村“三三三”等扶贫新模式;黔西南兴仁“薏仁”小镇、遵义虾子“辣椒城”等一批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风险保障金+精准扶贫户”“公司+村级集体+农户”等种养殖利益联接新机制。
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千企帮千村”行动是双向受益的事业。企业在帮扶过程中助推了贫困地区产业升级,也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树立了良好形象。企业家在帮扶过程中,亲身感受贫困群众的艰辛不易,亲自体察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亲眼目睹贫困地区的巨大变化,亲耳聆听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贫困群众在与企业家的交往中,感受到了企业家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激发了依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